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能级再上新阶——垫江县“十四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时光砺剑,实干作答。“十四五” 时期,垫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数字重庆建设,着力构建“三个功能区”,提速推进“四大工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创新高效能治理,现代化新垫江建设迈上新台阶。即日起,垫江县融媒体中心将推出《“渝东新城起宏图 实干垫江铸辉煌——垫江县‘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大型系列报道》,以笔为媒、以镜为眼,展五年辉煌,为 “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十四五”时期,我县紧扣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庆重要工业基地新定位,牢固树立“工业一业定乾坤”理念,坚定不移把发展工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胜负手,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县工业综合实力、质量效益和创新动能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工业总量看,截至8月末,与规划初期(即2020年)相比,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47家,比2020年末增加22家。2025年预计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70亿元,增长10%。
从质量效益看,2024年全县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达10.97万元,同比增长5.9%,2025年二季度亩均税收增速达40%。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9%,预计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5%,较2020年提高9.7个百分点。
从工业投资看,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倍。年度工业投资规模从规划初期的35亿元低位,增长至45亿元,为全县工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垫江高新区澄溪组团重庆三丰玻璃有限公司制瓶车间,原料融化成液,成型机精准压制,每一条药用玻瓶生产线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作为主攻药用玻璃制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其钠钙玻璃口服液瓶市场占有率超20%,在国内药包材行业口服液瓶细分领域处于前列地位。
同样,在垫江高新区桂阳组团,重庆博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隔音板材在自动化机械臂作业下成型输出。作为专业生产汽车内饰材料及汽车内外饰部件的企业,其挤出板材产能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二。
这两家企业,今年1-9月分别实现产值1.5亿元、1.7亿元,算得上我县先进材料产业和汽摩装备产业的佼佼者。
高水平产业集群化,对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十四五”时期,我县以高新区为工业发展主战场,采用“一园三组团”布局策略,加快构建先进材料、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加工、汽摩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体系,打造千亿工业承载地。
其中,先进材料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高端合成材料;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加工集群重点发展休闲食品、调味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健康、饮料及乳制品;汽摩装备集群重点发展轮胎轮毂制造、智能座椅、汽车内饰、电机电控及充电设备、汽车玻璃,以及智能阀门。
到如今,全县先进材料产业以澄溪组团为核心,已集聚56家规上企业,产业规模较规划初期翻了一番,今年1-9月累计实现产值60.89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80亿元,较2020年35亿元增长128%。汽摩装备产业集聚35家规上企业,今年1-9月累计实现产值32.98亿元,全年预计可实现产值43亿元,较2020年22.9亿元增长87%。此外,前三季度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7.34亿元,预计全年可突破20亿元。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成效显著。
“垫江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这里投资兴业,将为我们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为垫江阀门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今年一季度,在西部智能阀门产业基地第五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我县再度签约广西中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0家阀门企业,推动阀门产业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到整阀生产、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阀门产业,正是“十四五”时期我县无中生有创造的产业奇迹。
“十四五”期间,我县持续深化“招商为要、项目为王”理念,始终将招商引资视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强引擎”,坚持精准靶向、链式集聚,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在此过程中,我县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累计招引制造业项目452个,协议引资总额突破1326.2亿元。其中,十亿级重大标志性项目22个,亿元级重点项目266个。特别是阀门产业,通过五年持续深耕,实现了从零星点到生态链的跨越,累计引进企业70家,协议投资162.6亿元,西部智能阀门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招得来”是基础,“落得下、发展好”才是关键。我县坚持招落一体、服务跟进,强力推动项目落实,促进企业落地转化。
其中,自2022年起率先探索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七清理六落实一兑现”专项行动,累计盘活闲置用地110亩、厂房12.9万平方米,有效满足项目入驻、企业落户的关键要素需求。
同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深耕厚植“垫小二”服务品牌,225名“垫小二”累计服务企业228家、3000余家次,收集并解决企业问题453条,办结421条,企业满意度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五年间,我县成功落地项目207个,落地率达45.8%;推动100余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有效盘活闲置资源;确保149个项目建成投产,更有62个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的“垫江速度”。
在垫江高新区,重庆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不仅拥有“三头六臂”,还长出了“智慧大脑”。
在该企业,一个个银白色轮毂通过机械臂经传送带列队行进,从毛坯到半成品,只需15分钟。与此同时,坐镇C位的“智慧大脑”大数据监控云平台,实时进行生产数据、效率、能源、消耗等关键数据的精准分析和管理,并能在设备运行异常时进行预警提示,为企业高效生产提供强大支持。
“曾经,我们一个轮毂的生产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而且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工序耗时长,劳动强度高。”捷力轮毂相关负责人说,打造智能工厂后,车间拥有了先进的摩托车铝合金轮毂智能化生产线,产品良品率大幅提高,生产周期缩短40%,人员减少30%,年生产能力最高可达1200万件。
在该企业生产控制室,各种数据通过工业互联网实时显示在控制屏上,工作人员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准确地调整各种生产参数。
作为一家从事合成氨、硝酸钠生产的企业。近年来,富源化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建成重庆首个化工行业5G +全链接工厂,打造3个市级数字化车间,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
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增效。“十四五”时期,我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绿色底色不断增强。
五年间,创新主体倍增提质——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量从规划初期的5个增长至25个,实现了5倍增长,县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县级工业设计中心累计超70个。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04家,优质企业梯队根基牢固。
数智转型成果丰硕——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行动,累计实施市级智能化改造项目110个、技改项目超200个,是规划初期的4倍。累计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18个,为规划初期的6倍;智能工厂破零,成功认定5个。
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累计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 5 家,垫江高新区成功获得市级绿色园区认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5% 以上,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专精特新”成果辉煌——实现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累计培育7家,数量居于两群地区第一。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规划初期的6家增长至54家。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县将紧紧围绕全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同时,将不断优化招商体制机制、服务流程、政策举措,抓紧抓实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用温热水加小苏打调成糊状,涂抹在油污处静置10分钟,用百洁布一擦就干净,不伤台面。



